旺報【記者李怡芸╱台北報導】

曾有大陸訪台學者不諱言地指出:「我很遺憾地要說,台灣有關西方學術著作的翻譯出版,確實不如大陸。」儘管大陸挾官方資源,在學術出版的速度和種類上較台灣更勝一籌,但在台深耕人文社科類學術書的群學出版總編輯劉鈐佑11日則指出,台灣的優勢也在於慢工出細活。

甫以《茶室交易》、《窮人的經濟學:如何終結貧窮》,獲得台北書展首次編輯獎「非自製類」首獎的群學出版,長期經營人文社科類學術書,並期望將學術書與社會大眾有更多的互動與對話,劉鈐佑指出:「首先翻譯稿不可能直接用簡體版的,平均一本書光是翻譯,找專家學者註解,就要花上3到4年的時間。」

群學創立之台中公司成立台中境外公司設立初,劉鈐佑認為必須先在學術領域立下基礎,而近年便以學術為基礎與社會對話,他觀察指出:「人類學的寫法為目前讀者較為接受的型態,偏冷酷的社會學讀者還是較有距離。」他以《我的涼山兄弟》為例,講述了大陸涼山的愛滋發展、偏鄉問題等,引起兩岸對偏鄉問題的探討,即是編輯以關注社會的視野扮演起橋樑角色,把生硬的研究內容整合、設計出在地化可被讀台中公司設立者接近的內容。

雖也不諱言,台灣的學術出版資源電動床無法與大陸相比,但劉鈐佑打趣:「不要太要求銷量的話,雖吃不飽但也餓有限公司設立不死。」對他而言,耕耘學術類書的不二法門是「可以少出,絕不亂出。」F927C028494EA01B

arrow
arrow

    tpb753n1p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